close

文/雷辛 2012/12/22 10:20
(文/由雷辛編輯,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)
其實原來我是想寫一篇介紹搖滾的文章,怎麼知道自己又岔題到這邊,我總愛離題啊

近年來喜歡的音樂慢慢從清新小品轉為搖滾,但是因為聽搖滾的時間並不長,所以很多專業的名詞與曲風無法精準說出。基於搖滾多變風格,與時代的刻度不停在搖滾上加入其他的元素,現在的音樂,已經很難分門別類;尤其是華語音樂,很難有一整張風格統一的。因應台灣歌迷的多元口味,也為豐富整張專輯,所以現在出的專輯,音樂性多元,卻不見得是張好的專輯。某些”檯面上”的歌手出專輯時,總是說:「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音樂」,聽到真的只有冷笑,如果是”你”的音樂,那麼請自行創作,或在音樂上更有態度,但,部份我聽到的華語音樂,都只是跟著潮流,沒有想法。

每張專輯的誕生,應該都更慎重一點,多點想法多點趣味多點實驗多點態度,在台灣玩音樂玩樂團很辛苦,我喜歡獨立音樂多點。但不是每個團都有經費出唱片,就算可以出也沒錢做宣傳,網路雖然發達,但台灣人的喜好,似乎還是較偏向商業主流。

所謂的商業主流到底是什麼?是誰在定義?還是只是因為歌手人氣高,其音樂就稱得上是主流?

說穿了,出專輯就是要賣錢,要有人聽,不然發行要幹嘛,如果只是出自己聽爽的音樂,那就等著賠錢吧!線上歌手都會有個為難,要兼具有商業性,又得有自己的個性與風格,是很難掌握的。不過,如果一線歌手永遠都只出大家習慣聽的,那麼台灣樂壇就不會有進步。

台灣市場是塊大餅,包容性極大,什麼樣的音樂都有人喜歡。韓國團體的音樂幾乎每發必中,全城一起搖擺韓樂。很多歌手都很努力想要反制韓樂”入侵”,希望台灣人聽”台灣歌手”的音樂,但音樂不能用種族來區分,喜歡就是喜歡,跟愛情一樣很難強求。在一陣反韓聲浪中,有時候在FB分享韓樂,不免就會有朋友來批評一下,難道這不是所謂音樂上的”白色恐怖”嗎?如果台灣人只聽台灣歌手的音樂,就像叫國人只能用HTC不能用iPHONE,問題是,誰做得到,好的作品,理應就該有支持。當然他們想得也不是這麼偏激,我知道。

韓樂也並不是每首都是好的作品,但為什麼大家會喜歡,我想原因是”民族性”,我自己就是被這樣的原因吸引。很多時候韓國歌手一出新作品,一聽就很”韓樂”,大量的電子音樂加上跳舞元素,還有容易跟上的節奏感與重覆八百遍的歌詞,一聽就容易上癮。這是韓樂的魅力也是魔力。就如以前我們聽粵語歌,一聽就知道是”廣High”是一樣的道理。

台灣音樂要怎麼定義,有原住民情調的,還是台語歌曲,還是…,怎麼做音樂才會有”台灣味”,而不是”中國風”,這個才是台灣歌手應該思考的問題。為什麼現在大家聽日韓音樂,卻捨棄台灣音樂,台灣音樂的問題是走不出國際,走出國際的可以抨擊,其他的只能默默努力,讓全世界聽到。一昧的排外,並不是主要應對的作法。

伍佰的音樂稱得上是正港的”台灣音樂”,”浪人情歌””挪威的森林””你是我的花朵”等作品,無不琅琅上口,當然這也有人稱是所謂的”芭樂”。可是,台灣音樂不是只有芭樂,而有些芭樂的歌曲沒有時代感,所以很容易被淘汰,只有經典的才會被留下來;但,要被留下,還得看這個唱的人是不是夠經典。

台灣的選秀節目越來越多,不停轟炸我們的眼球,經典歌曲淪為歌唱比賽的”工具”,好歌當然需要被傳唱,只是音樂給予的感動,似乎沒有被詮釋出來。每一場演唱,都是華麗的表演,可是好的歌曲若沒有被挖掘,就沒有再次華麗的展現。可惜…可惜…

今早看到Roy Kim和鄭俊英的新聞,又去看了一下兩人當初的表演,突然有感而發寫了這篇文章。文中或許有人想要對號入座,但我只是說出自己的想法,並不是意有所指。喜歡音樂,但不是很懂音樂的雷辛,將會慢慢介紹一些我喜歡或我覺得經典的音樂給大家。

這篇,就像是電影上映的前導片或預告片吧,呵。

PS.歡迎喜歡音樂的朋友,也可以跟我討論,但我知道這篇的點閱率應該也不高啦,所以有共鳴的人應該也不多。

arrow
arrow

    雷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